当前位置:首页 > 情感 > 正文

同性恋爱情像零食:过期作废(2)

来源:心同网 作者:心同编辑 时间:2011-04-15 【投稿】 字体【

  去年在北京进行采访时认识了小王,当时他正与一位女同学同居。但他说:我和她虽然是睡在同一个卧室里,但是有两张分开的床,她的男朋友都不介意。

  小王现在是北京某外企的销售主管。他说,来到北京,他找到了新的生活。“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很宽容,绝大多数的同事和公司领导不会因为你的性倾向而对你另眼相看——只要我不把我的私生活带进工作里来。有一点我觉得特别关键,就是作为一个Gay也好,作为一个异性恋也好,很多人在乎的,是你的为人是否善良、是否够真诚,是否是以一种别人能够认同你的方式去对待别人。我认为我在这一点上做得比较好,给人的印象不错,即使有人再痛恨我的性倾向,他也会因为我的为人而对我的态度有所改观。”

  小王举了这样一个事例:“有一位同事,以前做过国企的厂长,40多岁,他的有些观念在我看来是很传统的,但是他人很善良。有一次,他趁没人的时候把我叫住,很委婉地跟我说,你为什么不想结婚啊?跟我说你不要这么做(Gay)。我首先感谢了他的好意,然后很耐心地解释给他听——这是我喜欢的生活方式,这让我觉得快乐……最后我估计他还是没能听懂,观念上还是不认可我。但他的生活经历和我平常的为人处世给他的印象告诉他,要尊重我的选择。之后,我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好。所以我认为,只要你始终真诚地对待别人,就可以指望别人能真诚地对待你。”

  小王还说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同性恋者不怎么喜欢足球篮球之类碰撞性很强的运动,他说这跟他们的处世方式有关。因为他们不喜欢冒犯别人,不期望与人争得什么。同样,他们也不愿意别人来冒犯自己。他们喜欢的是乒乓球、羽毛球之类中间隔着一层网状的运动,双方不发生直接冲突,互不冒犯。

  谈到羽毛球,小王告诉我,有基金会提供基金,在每个星期六晚上包下了北京某师范学校的羽毛球场地供大家在一起活动,其间还会提供一些保险套和卫生、情感材料。在一些同志酒吧,也经常有人免费发放保险套和一些“同X爱健康刊物”,比如青岛医学院出的那份很有名的《朋友》。小王还说:“这些基金的来源可能是国外的,具体我也不大清楚。”

  我问小王,知不知道国内的同性恋人群占人口比例到底有多少?他说,具体数字他不知道,但的确很多。“我经常会碰到这样一些情况,比如,今天公司来个客户谈生意,由我来接待,见了面双方发现都很眼熟,然后会想到是在某次‘同志聚会’中认识的朋友;或者今天打开电视,瞎调了个台,无意中看到这个主持人好像在哪儿见过,仔细想想,上次大家在一起聊过天的,他也是Gay;我单位有个同事,我认识他后就觉得他肯定是Gay,我试探过他,他不承认,说自己不是。后来我在‘同志的厅’却看到他在活动,其实他就是……就觉得这个世界特别的小,Gay特别的多,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阶层,一不小心就会碰到眼熟的。”

  “那你们的认识途径是通过聚会多一点,还是通过网络的多呢?”我又问。

  “当然是网络。”他说,“网络带来的改变是巨大的,对于同性恋交友来说,我觉得某种意义上甚至是关键的。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很多人一辈子可能也就遇到几个、十几个。而现在你一个月就能认识这么多甚至更多,只要你想的话,网上到处都是。像以前那种在电线杆、厕所上留下呼机号的做法已经不多啦,以前那是没办法,沟通缺乏渠道。”

  但小王同时也承认,虽然通过网络认识了很多Gay,但是能够留下感情的却是少之又少。他说:“现在大家也都是这样。比如我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孩,后来约好了见面。一见面,就看到他往一个小本子上记着什么,嘴里还念叨着‘今儿又见了一个’。我把本子要过来翻了翻,看到上面已经记了十几个他见过的同性恋网友,其中还很仔细地按身材、长相、甚至是否使用安全套来排了个次序。你觉得可笑吧,我也觉得可笑,大家的感情都比较浮躁,好像是有着保质期的零食一样,过期作废。”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