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专访《制造伍德斯托克》原作者埃利奥特·提伯

来源:心同网 作者/编辑:心同编辑 时间:2009-09-22 【投稿】 字体【

埃利奥特同提伯说:「我曾经用了25年的时间接受了许多不同媒体的电视广播等采访,发现他们从来没有提及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同性恋者通过这个音乐节推动了世界的变化发

埃利奥特·提伯说:「我曾经用了25年的时间接受了许多不同媒体的电视广播等采访,发现他们从来没有提及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同性恋者通过这个音乐节推动了世界的变化发展。」而埃利奥特·提伯写作《制造伍德斯托克》,就是希望这个事实能被大家所看到。

1969,伍德斯托克;2009,制造伍德斯托克

埃利奥特和他的molly在一起,他说: molly是我的灵感之源。 1969年,伍德斯托克音乐节,渗透着六十年代的纯真丶乐观丶不羁与理想主 义。三天的民间聚会I 100多万人从世界各地拥到默默无闻的自湖小镇,上演了 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节。 2009年,李安导演的《制造伍德斯托克》公映,虽然这部片子暂时不会内地 上映,但是同名原著简体中文版即将出版。还原,憧憬和反思,正在进行。

关于 埃利奥特·提伯 Elliot Tiber 1953年生于纽约布鲁克林,艺术家兼剧作家,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创办者之一。曾创作多部 获奖话剧和音乐剧,并在美国新学院大学和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教授喜剧创作与表演。 他的第一部小说《离街》在欧洲出版,迅速成为畅销书,并被改编成电影,在欧洲和美国获得多个奖项。

电影《制造伍德斯托克》(另译:《胡士托风波》)5月份在夏纳亮相后引起热议,导演李安说,我一直想拍这样一个故事,它关乎自由丶诚实和忍耐,还有一种我们不该舍弃的纯真。 我们联络到影片出品公司焦点影业(Focus Features),得知短期内影片不会在国内院线上映。失望之余,却得到了与此有关的一个好消息──这部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埃利奥特·提伯的自传《制造伍德斯托克》,而译林出版社将在8月份推出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 《制造伍德斯托克》的中文翻译吴冰青,身在美国,任职花旗银行做定量分析。一个完全「理科背景」的金融客,翻译了这本非常感性的《制造伍德斯托克》。 「我感觉埃利奥特·提伯是用很平实的写法来写作这本书,是真实的实录,并没有专门强调某些东西,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尽量忠于原著,无论是口气还是行文风格,都尽量还原。不过书中使用的某些英文词汇不容易找到准确对应的中文,例如「同性恋」这个词,在原作里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些是中性的,有些则带有明显的侮辱性,而可供选择的中文词汇少很多,这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损害原文的意思。」 试读这本《制造伍德斯托克》,像是被塞进了一个巨大的搅拌机,黄油丶地下影院丶沥青丶五金商店丶皮质制服丶化学颜料丶脏床单丶朽坏的木头丶烂泥地丶硬肥皂块丶慢慢吞噬独木舟的湖水……还有著名的LSD,这些东西都被埃利奥特·提伯装进了「拌桶」里,气味浓烈且令人目眩,忍不住怀疑:也许它是一本小说?所描述的其实是一场幻觉? 「这不是一本小说,没有任何虚构的成份,它是一本忠于事实的回忆录。」埃利奥特·提伯在邮件中这样回答了我们的疑问。 作为1969年伍德斯托克的创造者之一,埃利奥特·提伯说:「我曾经用了25年的时间接受了许多不同媒体的电视广播等采访,发现他们从来没有提及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同性恋者通过这个音乐节推动了世界的变化发展。」而埃利奥特·提伯写作《制造伍德斯托克》,就是希望这个事实能被大家所看到。 因此,《制造伍德斯托克》是一部充满勇气的作品,讲述的是真实发生过的事:一个曾经备受压抑的同性恋艺术家,怎样推动了1969 伍德斯托克的诞生,而他自己也在这个过程中明晰了──「我的未来将是诚实丶温暖和真实的,正如我现在知道生活可以是那样。」 2009年7月,我们与身在纽约,74岁的埃利奥特·提伯取得联系,并请他就《制造伍德斯托克》这本书,回答我们的问题。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