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 > 正文

专访社会学家李银河探讨同性恋者

来源:体育画报 作者/编辑:心同编辑 时间:2011-08-17 【投稿】 字体【


李银河,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丶博士生导师,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她的研究方向是性丶同性恋及家庭婚姻等,曾出版《同

《体育画报》:您曾说过,很多同性恋者是由于「单性环境」造成的境遇性同性恋,比如像军队丶海员丶监狱和矿井等,体育界环境类似,也有很多同性恋者吗?您是否做过这方面的调查?

体育界的「单性环境」还是和军队等不一样的,它不是一个纯粹的单性环境。运动员是自由的,在他的生活中可以有很多机会接触到异性。但像修道院和军队都是「绝对」封闭,异性完全缺失的状态,这时才会出现有人找替代异性的性伴侣。我们对体育界同性恋问题有一些误解,比如,不能说女足的封闭训练环境造就了女同性恋者,应该是女同性恋者比起那些好静的女孩更喜欢足球这样的男性化运动。很多这样的人都来踢足球,就造成了足球「产拉拉」的现象。世界服装设计大师,很多都是Gay,美容美发业中也较多,他们是喜欢这个行业,然后投身其中,而不是这些行业造成了他们的性别身份。

《体育画报》:目前国内外体育界都存在「恐同」现象,很少有「运动员同志」敢公开自己的性取向。体育精神讲求更高丶更快丶更强,而同性恋者,特别是Gay,在社会刻板印象中比较柔弱。有一个叫伊万斯的学者,声称同志多儿时体弱,不够灵活,受父母溺爱,缺乏男子气概,不愿从事体育锻炼。您认为同性恋与体育精神是否相悖?

那我来反问你,很多喜欢激烈运动的拉拉参加到体育竞技中,还把体育精神发扬光大了呢?同性恋和体育精神之间没有多大的关系,只有热不热爱体育运动。

《体育画报》:如果是男同性恋者呢?

那也是偏见。同志里也有一批阳刚的,十分健康的人。这已经造成刻板印象了,不是所有同性恋都是冯远征在《非诚勿扰》里演的娘娘腔。这要用数据说话,我还没有做过这一领域的 研究,可能是运动员里的同性恋比例比同性恋群体在普通人群里的比例低,人们就觉得同性恋和体育不相容。但像马修丶洛加尼斯等人也是世界顶级运动员。体育界还是对同性恋有歧视,运动员怕歧视才不敢站出来。体育界不恐同需要一个过程,就像美国军队针对同志的态度转变,从克林顿的「不问丶不说」政策,到奥巴马公布新法案,同性恋军人可以公开自己的性取向,不必因此离开军队,这期间也花费了17年时间。

《体育画报》:中国同性恋权益何时才能与西方同步?

和西方相比,我国公众的接纳程度已经超过了政府,而在西方,很多是政府走在公众前面。2009年美国缅因州政府批准同性婚姻,可是被全民公投推翻,他们的公众比较保守,当地很多教徒投了反对票。我国政府应该逐渐跟上民众的接纳程度,主流媒体也要跟上,立法上要进行保护,和妇女权益保障法一样,应该建立同性恋反歧视法。我国现在没有反对的法律,但也没有保护的法律。国内LGBT人群要多参加国际上的学术研讨会和运动会等,展示自己的同时也能给国内的群体带来希望。

《体育画报》:正如您所说,法律上没有反对也没有保护,同志群体处在不被关注的位置,始终活在一个「大衣柜」中。

2006年我和崔子恩在湖南卫视做了一期《走近同性恋》的节目,首播了,但复播即被禁止,栏目组被解散。早年王小波和张元拍的《东宫西宫》丶关锦鹏导演的《蓝宇》都被禁播。2005年广州办性文化节,我和很多计生委主任聊天,他们都是比较接受同性恋的。用不了太长时间,随着正面报道越来越多,社会文化逐渐多元,同性恋群体的权益一定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