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彩虹看台 > 关注 > 正文

台湾社评:我们需要更多元的性别教育

来源:心同网 编辑:心同编辑 时间:2012-07-06 【投稿】 字体【

台湾中国时报7月3日发表评论:卫道人士持续发声反对教育部性别平等教师手册相关教材,引发他们不满的症结在于教材裡面触及多元情欲和多元家庭rd

台湾中国时报7月3日发表评论:卫道人士持续发声反对教育部性别平等教师手册相关教材,引发他们不满的症结在于教材裡面触及“多元情欲”和“多元家庭”等议题,而他们认为这是变相鼓励不妥的性观念与不当的性行为,国中小学生(包含其教师)不宜接触这些性知识。我想以几个亲身经验,来说明何以我认为国中小学的教师很可能极度缺乏且需要这方面的教材,而何以这样的教材有助于达成“消除性别歧视与偏见,尊重社会多元化现象”的性别平等教育课程目标。

关于“恐(惧)同(性恋)”,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和男同学手牵手上楼梯,不料遭到隔壁班的男老师喝斥,要我们把手放开。我甚至想不起来为什麼那天会和这个朋友牵起手来,也不觉得前青春期的我们牵手有任何情欲的象徵,遑论实践,反倒是老师没有解释缘由的喝斥与禁止,洩漏出“男生和男生牵手是不对的”这样充满歧视与偏见的“主动”“恐同”讯息。

大学时候有两个北一女资优班的学生在宜兰烧炭自杀,理由是“社会生存的本质不适合我们”,儘管诸多臆测他们相偕“殉情”,但连同样北一女资优班毕业的学姊都不愿意正面承认这个可能性。而后来有精神科医师拿此事做上课案例,甚至宣称这两个孩子有边缘型性格,其自杀与性向无关,更拒谈他们觉知到社会不接受他们的哪个部分。这是同一事件引发出来相关的“被动”“恐同”反应。

我在台大兼课,曾经开授家庭社会学,指定阅读中包含相当比例的同志议题,但我第一堂课就表明我的学术专长不在酷儿研究,但瞭解同志如何“无中生有”创造一个不是主流文化认为理所当然的家庭制度,有助于我们反省家庭的本质。虽然已经表明重点在于家庭,修课学生还是很多衝著酷儿议题而来,说明了即使在大学裡,相关多元性别的课程仍显缺乏。

尽管我自认已经是性别意识相对敏感的老师,但我上这门课带领讨论时一度脱口对著某男性学生举例说“他的女朋友如何…”,出乎意料造成那个学生当场“出柜”。于是我立即向学生们道歉,批判自己不经意流出的“异性恋”偏见。而在精神医学的诊断手册已经将“同性恋”排除在心理疾病之外多年以后,听说还有大学老师在课堂上提出“同性恋是可以被治癒的”这样子“非学术”的言论。

性与情欲向来是难以启齿的,我在美国念博士的指导教授是社会学界早已出柜的“知名”同志,但有一次我们闲聊,话题恰好谈到情欲启蒙,他却出乎意料羞怯地无法叙说他如何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所以我可以体会卫道人士对于将(自己所不熟悉的情欲与)性知识编入教材时的不安。不过相关的知识将有助于培养我们对于多元情欲与多元家庭的同理心,安抚某些孩子面对自己“与众不同的情欲”时的不安,减少其他孩子霸凌“与自己不同”孩子的机会。类似的教材应当鼓励,而非禁止。(作者为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所、社会所合聘助研究员)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