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彩虹看台 > 关注 > 正文

“同妻”生活状态调查 国内人数已达数百万

来源:华商报 编辑:心同编辑 时间:2011-11-24 【投稿】 字体【


  她们GAYWIFE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翻译过来,即同性恋的妻子。在生活中她们自称弱势,在心理上令自己孤独和边缘化。在中国,这个群体的人数已达数百万甚至更多。面对

  这是个关于幸福的问题  然而,将一切问题源头都指向同性恋者,并非所有学者都能认同。  因为长期从事艾滋病学和同性恋问题研究,张北川早在2004年便开始关注同妻生存状态,他认为,同妻在经济和心理上处在弱势群体,最根本的原因仍在社会对同性恋人群的无法接纳上。  在2008年出版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性健康教育学》中,张北川详细论述了关于同性恋的科学成因。张北川等学者认为,同性爱也是人类性取向中的一种,除少数人在幼儿或童年期受到环境因素影响导致性取向混淆外,大部分同性恋者均为先天生物学激素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同性恋者关于性取向与异性间对于情感的需求并无差异,想改变同性者的性取向,是不科学的做法。  社会对同性爱现象经历了漫长的认识历程。  欧洲中世纪,它被看成妖魔附体,直至18世纪,它仍被视为严重道德堕落所致。  19世纪末的性学主要创建者都认识到,偏爱同性不应当受到惩罚,同性恋与道德无关,属于少数人的正常现象,部分学者确认,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多种哺乳动物,特别是灵长类动物,并伴有依恋行为。  1974年,美国精神病学会首先把同性爱从疾病范畴删除。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与相关问题统计分类》把同性爱从心理障碍中删除。  2001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学分会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一书中,确认良好认同自我的同、双性爱者不再归入精神障碍,该书并废弃了“性变态”一词。  在国内,社会学者李银河一直就此问题呼吁全社会以一种包容的心态来对待这类特殊群体。  李银河认为,在极为重视传统婚姻家庭和生育的普众文化心态下,许多同性恋者不得不屈从于社会习俗和压力走向婚姻,是造成同妻现象的根本原因。  64岁的吴幼坚是国内第一位在媒体上公开支持儿子同性取向的母亲。在她看来,如果父母不能正视孩子同性恋的事实,逼迫儿女结婚生子,只会造就越来越多悲剧。  2011年11月,吴幼坚被多所大学邀请为大学生讲授同性恋问题,而她那句“其实不是同性恋的问题,这是关于什么是幸福问题”的高调言谈也随即在同性恋人群传播。  眼看着一个女人又跳进坑里  张北川说,传统婚姻生育观造成一种强大压力,“这种强制性、义务性的异性恋婚姻,不仅将一群女人推向更加孤立的社会边缘,也让社会愈加无法容忍同性恋者的存在”。  张北川曾受理过多起“契约型婚姻”的个案。一位母亲硬要自己的同性恋儿子,在过世的父亲坟前发誓和异性结婚,否则母亲就撞死在父亲坟上。更有病床前的父亲,一手拿着儿子必须结婚的签字保证书,一手拽着氧气管的现实版“逼婚”。  张北川称,这种强迫式的“婚姻契约”本身就是一种问题契约,这是很多GAY在婚前隐瞒事实真相的主要原因。  一些已婚GAY也表达这样的心声:不是不愿意对家庭、妻子和孩子好,而是根本无法面对。  尽管张北川等人一直在不同场合呼吁,要保障同性恋者的合法权益,让他们自由选择婚姻和爱情,同妻现象才能从根源解决。仍有多数人认为,同妻是一个随婚姻而出现的特殊群体,在日前的中国,GAY走向异性婚姻不对,走向同性婚姻社会也很难接受,路究竟应该怎么走?  最极端的例子是,一个同妻刚刚逃离名存实亡的婚姻,孩子跟父亲,但不久她发现,她曾经的GAY丈夫又准备结婚了。“或许是因为社会压力,或许是想找个人来照顾孩子,但眼看着一个女人又跳进坑里,真让人绝望”。  “同妻们要走出自怜自哀,你不能因为碰到这样一个人就整个否定了人生,那只是一个现象而不是我们面对的整个世界。”萧瑶说。  在今年8月新开通的“中国同妻家园”网站论坛上,萧瑶开始允许一些GAY进入论坛。事实上,在论坛上一些最可行的建议和分析议题也恰来自一些长年保持固定同性伴侣关系的GAY。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