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彩虹看台 > 关注 > 正文

艾滋病威胁校园 大学生同志抗艾救助

来源:财新网 编辑:心同编辑 时间:2010-07-23 【投稿】 字体【

  确定自己的身份不会暴露后,刘季(化名)才决定讲述自己的经历。他是一位同志(即男同性恋者,gay),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杭州某大学学生。

  刘季是

  高危人群 草根组织  当年,唐糖从大连回到重庆后,参加了当地的一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关爱小组。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他逐渐走出阴影。  2008年的一次社区培训班上,唐糖结识了英国非政府组织玛丽斯特普的夏菁,受邀参与该组织的“积极对话”项目,在高校和社区开展艾滋病教育和反歧视宣传。  从2009年开始,唐糖还以志愿者身份出现,参与重庆疾控部门的校园防艾活动。  唐糖现在的身体状况很好,但他希望为今后治病多攒些钱。他表示,“要把自己健康阳光的形象散播给更多的朋友,作为一个已经走出来的人,去帮助别人走出来,会感到很开心”。  “同志哥”所在的杭州青春工作组,以及浙江“同志”爱心工作组,也都与当地疾控部门合作,正在高校开展针对包括男男性行为人群在内的干预活动,以及协助动员参加艾滋病病毒的自愿检测等。  近年来,与逐渐攀升的大学生“同志”艾滋病感染人数相呼应的是,一批由大学生创建、在大学里开展活动的草根组织陆续成立。  广州的“朋友公益”就有着不错的口碑。2006年,还在广州某高校读大一的陈杜与身边的朋友共同发起了这个校际组织,其志愿者都是来自高校的学生(包括“同志”和“非同志”),还有两名大学生艾滋病病毒携带者。  除了面向师生开展艾滋病教育、性教育和反歧视教育,朋友公益还在2007年成立“同城社区”——致力于高校学生同性恋生活空间拓展和全面生活质量改善的服务团体。陈杜说:“如果说‘同志’生活质量高低就像一个水桶内的水,艾滋病只是‘同志’群体所面临众多问题中的一块短板。学生‘同志’和所有年轻人一样都要经历就业、心智成长、情感与恋爱关系、人生规划等复杂问题,光靠解决艾滋病这一块短板是远远不够的。”  广州某大学的一位“同志”是陈杜的朋友。读大学时,无论陈杜和志愿者们如何鼓励,他都排斥艾滋病病毒检测。到了2010年3月,已在深圳工作的他主动联系社区志愿者,希望帮助联系检测服务,因为他遇到了一位真正喜欢的男友,希望为长远的情感关系负责。  朋友公益也遇到过不少困难。2009年12月1日,他们想在广州某校的车站发放艾滋病宣传材料,大量精力用于与校方的沟通,该校保卫处一位工作人员甚至说,大学生平时好好读书,最多在校内发发传单,“何必大费周章搞宣传,对大家都麻烦”。  同一期间,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的“青春健康之旅”也在校园内合作举办过两次同性恋主题讲座。一名志愿者说:“学校不希望我们活动弄大了,让外界觉得人大有很多同性恋。”  2010年夏天,陈杜大学毕业,但用张北川的话来说,“火炬传递下去了”。  张北川愿意用“同性爱”来替代“同性恋”的称谓。他说,大学生同性爱这个群体应当得到保护,校方和社会各界都应该给予更多正面支持和扶助,“保护大学生同性爱这个群体,不仅是保护大学生,不仅是保护同性爱,实际上是保护全社会”。  7月16日,重庆一位女大学对张北川进行访谈时,带来了学校里一位“同志”的问题,“如果我们得了艾滋病,到哪儿求助?”女大学生说,这是那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想出的问题。  “我想,我们的工作真是与大学生们的需求相差很远。”张北川说。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