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彩虹看台 > 关注 > 正文

理解同性恋 走近同性恋

来源:心同网 编辑:心同编辑 时间:2011-12-29 【投稿】 字体【

编者按: 试想,在一个巨大的房间里,人声鼎沸、一片喧哗。时不时地会有人用尖利的声音喊出一个话题,人们便不由自主地重新站队,他们群集扎堆为了倾听他人的言论,当然,更

编者按:

试想,在一个巨大的房间里,人声鼎沸、一片喧哗。时不时地会有人用尖利的声音喊出一个话题,人们便不由自主地重新站队,他们群集扎堆为了倾听他人的言论,当然,更多地为了自己的表达。这个喧闹不息的地方,就是2011年的中国,并不是说这个国家以往并不喧闹,而是话题的更替的速度、议论群体组织的效率、发言手段的特异甚至喧哗的“分贝”屡屡达到全新的高度。

不同于那些加速诞生也加速死去的话题,一些伴随着社会思潮而延续的话题并未在这个众声喧哗的年份登上舞台的最前沿,它们在舆论房间里的各个角落潜滋慢长,它们并不是虎头蛇尾的“热点”,它们是相对更“冷”的话题或者是“待热”话题。然而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抽身出来回望过往时也许会发现:这些“冷”话题的生长轨迹已经成为勾勒这个时代最强劲的几道笔触……

理解同性恋 走近同性恋

同志电影《蓝宇》剧照

在中国,同性恋自古有之。但是,同性恋成为人们讨论的社会话题,却是近年来的事。诚然,中国社会对同性恋的宽容度正在一点点地扩大,但它依然是一个陌生而有着潜在禁忌的话题。在传统道德与世俗眼光的制约下,作为弱势群体的中国同性恋者正在为自己社会身份认同的构建而努力拼搏。

同性恋: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同性恋者统计数量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多元文化的发展,单纯的性取向问题已不再是伦理学讨论的焦点而被视为个人隐私更多的得到保护和宽容;另一方面,教育层次的普及和提高,也让更多有同性性取向的人正视并承认自己的同性恋身份,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更加速了同志(同性恋圈子中对于彼此的称呼)圈子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也让他们大胆地选择自己生活方式成为可能。有相当比例的同性恋者,是在上网时偶然接触到同志题材网页和其他资讯后,自己的同性恋意识才开始觉悟的。

同性恋者刚进入到这个圈子里时,都怀着一种新生的惊喜与憧憬来规划自己的未来。在他们的主观愿望中,他们的未来是与同志爱人组织一个与主流婚姻一样的家庭,当然,在形式上可能会有些不同,比方由于没有结婚证而不受法律的保护、失去道德力的约束等。这些后来都成了同志爱情最不稳定的因素。

1998年,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的《同性恋亚文化》出版。这部著作中指出中国同性恋者大约占成年人口的3%-4%,也就是说,约为3600万至4800万。而据2005年权威数据统计,中国约有3000万的同性恋。

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一位同性恋者曾这样描述——“我们是人群中的少数,但只要每个人举起手,那将是一片森林。”原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曾说,目前虽然没有我国同性恋发生的数据与正常性取向者的对照数字,但可以肯定,同性恋者人数惊人,但此现象一直没有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足够的重视。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