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 > 正文

《丹麦女孩》安能辨我是雌雄?Gerda为何被改为异性恋?

来源:艾厉森梦游仙境 作者:Allison艾厉森 时间:2016-02-20 【投稿】 字体【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丹麦有一对画家夫妻Einar和Gerda,某次Gerda作画时请Einar穿上女装担任女模特儿,之后变成常态,这个女装的人物形象他们称为Lili Elbe(莉莉艾尔伯),后来Einar逐渐抛弃男性人格,想以Lili的身分生活,并接受了一连串的性别重置手术,是世界上记载最早的变性人之一。

《丹麦女孩》安能辨我是雌雄?Gerda为何被改为异性恋?

从去年中就开始话题十足的《丹麦女孩》,由奥斯卡影帝埃迪·雷德梅恩饰演主角,演绎一个从男变女的变性人Lili。

看完之后最初的感想是李奥纳多输了,个人认为跟小李一起角逐奥斯卡男主角奖的艾迪,演技上有更细腻更高深的程度​​发挥。

但故事本身的角色设定也是帮了艾迪很多忙,毕竟要演一个亦男亦女的角色,其中的困难度给了他演技很大的发挥空间。

至于说电影的故事好看吗?我觉得平平,就当一个气氛有点沉重的奇人轶事来看。

然后我看完影评后找了一些关于Lili的资料,虽然没有机会看到最原始的传记内容,但我从有限的几个线索中,推想了关于历史的一些假设,也是一种乐趣。

【从真相到虚构的改编演进】

《丹麦女孩》源自一起真人真事的历史事件,加以改编而成,这边先简单说明一下演进顺序:

(一)真实事件: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丹麦有一对画家夫妻Einar和Gerda,某次Gerda作画时请Einar穿上女装担任女模特儿,之后变成常态,这个女装的人物形象他们称为Lili Elbe(莉莉艾尔伯),后来Einar逐渐抛弃男性人格,想以Lili的身分生活,并接受了一连串的性别重置手术,是世界上记载最早的变性人之一。

(二)回忆录:

Lili因变性手术产生了器官排斥反应,死去后由朋友搜集了她的自传和回忆,编成《从男到女:莉莉·艾尔伯的告白》(Fra mand til kvinde: Lili Elbes bekendelser)一书,其中包含莉莉的日记,1931年在丹麦正式出版;随后,英文版《从男到女:第一次变性》(Man into Woman: The First Sex Change)也于1933年出版。书中介绍了艾尔伯的一生,但书中人物均改成了假名。

(三)改编小说:

David Ebershoff因缘际会开始研究莉莉的故事,以《从男到女:第一次变性》为基础写了一部小说《丹麦女孩》(The Danish Girl),其中基本史实沿用,但运用文学想像力虚构描绘这对夫妻在接受性别意识转换的心境转折,且为了突显出妻子对丈夫无私的爱,塑造了新的角色葛蕾塔,将Gerda的真实背景和行为反应做了很大的更动。

(四)改编电影:

改编《丹麦女孩》的同名小说。

【从女同性恋变直女】

更动历史幅度最大的反而不是主角Lili,而是他的妻子Gerda这个角色。

因为根据记载,从Gerda是位女同性恋(或双性恋)的可能性极高,包括她的画作也有许多描绘女人与女人间的情欲场面,以及她更喜欢Lili这个女性人格,鼓励Einar变性成为真正的女人。

小说则是把Gerda塑造成一个深爱丈夫的女人,需要老公Einar(男人)的支持与爱胜过Lili的女性人格,但仍全力相挺老公想要变为女人的心意,将重点摆在妻子从震惊、不可置信、到难过、失望、矛盾与挣扎种种揪心的情绪,也更加显现出人与人之间最伟大的爱,不在乎对方变得如何、两人关系有什么变化,只要他活得自在开心,自己也就幸福快乐。

电影中利用了一个小道具来突显出这份伟大的爱,当Einar第一次扮女装时,迟到的模特儿将手上的百合花束献给她并为她取名Lili,这里运用了百合( Lily)与莉莉的谐音,而百合的花语则有纯洁、伟大的爱的含意。 (不知道跟女性间爱慕关系的“百合”用语有没有关系)

所以故事的除了描绘Lili为了追寻真正自我而勇敢变性的历程外,更大的重点摆在Einar、Gerda、Lili三人的情感关系角力上,在各种困难挫折中,提炼出彼此的真心真意与真爱。

【跨性别者与同性恋的不同】

像Lili一样的那些“跨性别者”(transgender people),他们的性别认同(内心认为自己是男是女)和天生的生理性别不同。

用浅白粗俗一点的讲法就是,长鸡鸡的男人认为自己内心是有奶无鸡鸡有月经的女人;有奶无鸡鸡有月经的女人认为自己内心是长鸡鸡的男人。 (这边先不讨论拥有两种性征的双性人)(A罩杯贫乳还是有奶)

应该不会有人把“跨性别”和“同性恋”(恋爱性向是同性)搞混,但我看完电影后还是向我认识的同志朋友们问了一个蠢问题:

“你(妳)们会想要变成女(男)生吗?”

答案都是否,他们很能接受自己的生理性别,只是会让他们产生欲望的人是同性。

由此可见跨性别者还是少数,那种身体里面住了另一个性别灵魂(听起来有点像人格分裂)的情况相对稀有。

【雌雄同体】

有关于男女性别与同性异性恋的话题,我最早的领悟来自于五月天的一首歌《雌雄同体》:

“我可以是男是女 可以飘移不定 可以调整百分比”

“可是你如何真的确定 灵魂找到自己 的样貌和身体 发现自己原来的雌雄同体”

这两段歌词构成了我对性别的认知,那些所有关于性别的刻板印象,并不是白皙、瘦弱、心思纤细、爱玩洋娃娃的人就一定是女生,男生也不一定要具备强壮、威猛、好斗、喜欢机器人和宇宙等条件。

如果以男性化和女性化做为两个极端,我们每个人都是百分比的存在,没有绝对值,可以随心所欲调整,虽然会有很多外在的世俗框架告诉你男人应该怎样、女人应当如何,你也难免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永远不是唯一的标准答案。

会特别提到这个想法,是我在思考《丹麦女孩》的一生,怎样的时局环境让他从男性的Einar,逐渐走向女性的Lili这条路?原本有出名的画家事业和默契极好的妻子,变成想当一个能够怀胎生子的女人,他的心境又是如何?

以下是我的揣测:

或许是当时性别意识仍然僵化封闭,Einar的外型条件不若一般男人雄壮威武,因此他在女装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和存在价值,觉得化妆、穿裙子的自己比裤装的自己更好看,更因为逐渐习惯扮成女人的生活,他再也无法承担起这个社会加诸给男性的沉重责任,因此逐渐在身心灵都更加倾向女性化那方的角色,终于走上了变性这条路。

什么变成女人就丧失了艺术细胞、艺术是属于男性灵魂的那个技能,我才不相信,又不是真的人格分裂到彼此记忆不共有,说是扮成女人后整天无所事事只需要当模特儿,让他荒废了作画技能,这才比较合理吧? (我如果两个月没有写文,重新提键盘的时候一样没有灵感啊呜呜,难道我的艺术灵魂已经死了几百次了?)

【总结:关于Gerda】

综合以上几点,我想回头谈谈关于Gerda被改编的事。 (以下还是个人臆测个人观感个人想法)

Gerda为何要被设定为异性恋,这何尝不是作者的一种无意间的性别歧视?

这是我事后整理完资料才有的疑问,在电影当下并没有发现任何不妥之处,因此可见这种性别意识的问题有多隐微。

大概是我们都听多了那种gay为了引人耳目而找一个老婆结婚生子,老婆事后发现丈夫是同性恋的那种伤心欲绝的揪心故事,认为这是常态;也认为当爱里有愈大的挫折和困难,展现出来的义无反顾才是愈强烈的真爱。

但有没有一种爱,是我纯粹爱着你这个人,不在乎你富有或贫穷、不在乎你高矮或胖瘦、不在乎你身体是否有残缺、甚至不在乎你是男是女?所以我不会想改变你,当你想改变,我也不会拦阻你。

当然这太过理想化,其实我不相信,但我想表达的是,Gerda为什么一定要为了丈夫变成女生而难过?搞不好她不在意,因为不论是Einar或Lili,其实都是这个人的一部分,而且她发现当先生扮成Lili比较自在快乐的时候,自己也会因为看到对方的笑容而快乐。

她爱丈夫,是因为爱这个人,不是因为她需要一个婚姻中担任男性的角色,这种爱才是更难得的真爱吧?

当然在我的推测里,Gerda是否真的深爱Einar+Lili到视为唯一挚爱、至死不渝,也是有待商榷的。

根据真实记载里,Gerda更喜欢Lili出现胜于Einar,造成这个现象的可能原因,撇开理想化真爱论的话,除了Gerda本身性向比较爱女人以外,大概就是这个人可以当她的免费模特儿,对她的艺​​术作品有所贡献吧。(文/Allison艾厉森 部落格:艾厉森梦游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