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彩虹看台 > 关注 > 正文

同性恋不是病!广州大学生同性恋深度调查

来源:信息时报 编辑:心同编辑 时间:2012-09-05 【投稿】 字体【

编者按:随着社会对同性恋的包容度逐渐提高,大学生同性恋者渐渐改变了之前的地下恋情模式,在校园里公开牵手也变得不再稀奇。   小民(化名)是一个农村孩

  不过之后,亲友会不断壮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同性恋者加入担任志愿者。阿强说,现在亲友会共有300多个志愿者,其中还有40%是异性恋者,而且大学生数量也在增多,“大概占一半”。

  谈到这些年来最大的变化,阿强说,感觉整个社会对大学生同性恋者接受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宽容了,不会像以前那样,“听到同性恋就很惊慌”,现在也有更多的大学生、家长来参与到亲友会的活动,分享他们的故事。

  从隐蔽交流到公开活动

  “过去大学生同性恋者的交流渠道很有限,一般是在隐蔽的酒吧,或者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大家是不敢站出来公开身份,更不要说有专属于他们的公开社团组织、在课堂上谈论相关话题,甚至开设相关课程。”广州“同城”社区的志愿者Aggie说,现在,过去曾不敢想象的“不可能”都成了现实。

  据介绍,广州“同城”社区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致力于青年学生同性恋者服务的非营利性公益机构,设于广州大学城,加入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大学城乃至全市多个高校。该社区自2006年建立,但是直到2009年才建立起实体活动中心。记者看到,其官方微博现有粉丝7545人。

  Aggie介绍,现在社区稳定保持有二三十名志愿者,志愿者中以同性恋者为多,但逐渐也有越来越多的异性恋者加入这一队伍,不时会邀请专家在高校里开设一些涉及同性恋内容、性别教育的讲座、活动等,每月举行的这些活动都有约180人次参加。

  变化

  社会更平等对待同性恋

  Aggie现在是中山大学大三学生,她是一个异性恋者。成为同性恋社团的志愿者,Aggie也曾遭遇过不理解。她说自己萌发做志愿者的想法是去年暑假前,有一个有十多年交情的好朋友跟她“出柜”,那位朋友说自己从高二开始就发现自己的性取向,还曾经痛苦得想过自杀。“那时,我觉得有必要去帮助同性恋者,所以在去年5月就加入这个组织做义工。” Aggie说。

  谈到做志愿者的收获, Aggie说,她说同性恋与异性恋并没有根本的差异,与他们做朋友跟与异性恋的人做朋友没有差别,她还学会了做人要对自己负责,要像同性恋者们一样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更要学会用多元化的视角看问题。“在加入‘同城’以前,我有时会说一些人‘娘娘腔’之类,也曾以为娘娘腔的都是同性恋的,其实这不一定。现在觉得这也是一种歧视。”

  不过,阿强表示,同性恋社团活动面临的困难还是有的,例如到省外某些高校开分享会时,校方会很谨慎,有的活动甚至被取消了。更遗憾的是,阿强还是听说过外省有中学生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而被所在的高中开除。

  区别

  90后同性恋者顾虑少些

  据阿强介绍,与60后、70后的同性恋者相比,出身于90后甚至95后的大学生同性恋者对自己身份的顾虑相对少一点。“这一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他们在青春期就通过网络接触到更多同性恋的相关信息,而上世纪70年代生长起来的同性恋者们在成长过程中还比较难接触到此类信息。因此,现在的大学生同性恋者更敢于做自己,更真实一点”。

  至于大学生同性恋者中的男女比例,阿强说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统计数据,但根据他的经验,男女同性恋者数量差不多,“相对而言,女同性恋者活跃度比男同性恋者要低一些,更喜欢形成‘小圈子’,相对不会过多参与社会交往。”

  进展

  同性恋话题进入大学课堂

  如今同性恋已成为广东一些高校课堂上公开谈论的话题。

  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负责人、中文系副教授柯倩婷表示,近十年来,社会和高校对大学生同性恋者的态度有了很大的变化。她还记得2003年,自己在中大读博时候,中大BBS有个关于同性恋的板块,但是最终也是被学校关闭了,当时觉得同性恋是一个禁忌。但到了最近3年,在网络、媒体宣传、校园氛围以及同学之间的影响下,同性恋的话题不再是禁忌,而是变成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这种进步极大依赖于社会的整体进步,不止在高校,在中学也开始逐渐觉得同性恋没什么好奇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