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彩虹看台 > 关注 > 正文

同性恋不是病!广州大学生同性恋深度调查

来源:信息时报 编辑:心同编辑 时间:2012-09-05 【投稿】 字体【

编者按:随着社会对同性恋的包容度逐渐提高,大学生同性恋者渐渐改变了之前的地下恋情模式,在校园里公开牵手也变得不再稀奇。   小民(化名)是一个农村孩

  如何避免“假同性恋”?

  性向模糊者应请专家鉴定

  众慧教育咨询有限公司资深心理咨询师、国家心理咨询师黄家良指出,有不少人属于“被认同”,如别人认为自己的气质或外形比较倾向于异性而认为自己有同性取向等,但实际上可能是异性恋或者双性恋。有的人虽然认为自己有同性取向,却渴望建立一个家庭模式,黄家良认为这种情况下应该找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确认。另外,同性关系也与异性关系一样,会遇到交往中的各种问题,在因为沟通障碍而被抛弃时应该如何应对,这也是学校应该关注的问题。

  何维表示,同性恋问题是一种生物学应用,考虑到有的“男同”其实对自己的性取向比较模糊,应该向专业人士了解,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请专家鉴定。

  亲友如何了解同性恋?

  可向专业同性恋组织求助

  随着大学生同性恋者向师长“出柜”的比例越来越高,不少大学生及其家长、老师发出疑问:“若我发现身边就有同性恋者,应该怎么办呢?”

  对此,何维认为,作为大学生同性恋者的家长和老师,首先应该自己去了解相关的知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亲人,或者向一些社会组织寻求帮助,如叫“同性恋亲友会”、“广同网”,通过与同性恋者家人的交流和沟通进行心理调适,了解同性恋者,还可以向专业人士进行一些专业咨询。

  何维指出,同性恋的成因有很复杂的生物学、心理学原因,家长也不应强制要求子女结婚生子,造成双方家庭的深刻痛苦,这是对其他人的不负责任。

  至于大学生同性恋者本身,黄家良建议,在公开自己身份前要先做好自身心理建设,考虑自己是否能承受周围所有人的非议,考虑父母不同意时自己应该如何做,考虑在公开后应用什么样的行为模式面对社会。他指出,在“出柜”之前,应该先让自己的父母了解同性爱者的差异、了解同性爱者的生活和世界。

  港台高校对同性恋接受程度不一

  香港的大学里,同性恋的接受程度各不相同。香港城市大学在2009年封锁“同志”网站,被封的包括香港女同盟等团体网页以及一些同性恋议题的中文论坛和资讯网站,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研究同性恋学术话题的网页也被过滤,遭到学生们的强烈批评。

  与此相反是香港其他高校的开放,“女同学社”社团是一个由同志社群创办和经营的倡议组织,其中的执委会以及核心成员来自一众香港高校,执委之一Day Wong还是香港浸会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另外一个执委李伟仪是香港性学会主席,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课程博士候选人,核心成员小曹 (女同学社执行干事)是香港中文大学性别研究课程博士生。

  台湾的大学对于同性恋的态度更加开放。在台大的社团列表中,台湾大学男同性恋社列在权利社团的分类中。文化大学大众传播学系学生组成的“Media Square”社团在2011年9月曾呼吁透过网络的力量,号召更多大学生一起关注同志议题,要求政治人物提出同志友善政见。

  在关注同性恋的课程中,台湾走得更快更远。2010年台湾罗东社区大学将以“性别教育”及“生命教育”为特色,包括“看电影、聊是非、说故事影像阅读会”、“同性恋在台湾”等课程。

  其中“同性恋在台湾”课程简介中提到“台湾同性恋除了人数破百万,生活也多彩多姿,因此想要介绍给大家真实的情况。”利用讲师的人脉,拍摄成许多主题性的访谈片,让大家看到各领域、活生生的“同志”身影。(信息时报记者 邝凝丹)